歐洲國家大多規定員工一個月可以有兩天無須充分理由的病假,再多就要醫師證明。我已經在家兩天無所事事,大腦非常想上班,身體卻非常不聽話,坐個十幾分鐘就累了。但因為超過兩天,只好乖乖去看醫生。我在歐洲搬過了無數次家,因此醫生也跟著不停的換,常常這個醫生問我做過什麼檢查沒,做過但是病歷卻在其他國家。這次生病因為感覺在兩天內回不去,就問了同事一般都看什麼醫生。事實上,我的台灣習慣就是自己去耳鼻喉科報到,這次同事跟我說去Allgemeinmedizin und Praktische Arzt,其實就跟家醫差不多只是名字不同,德文翻譯有點像一般臨床科。當我跟同事說小時候同學感冒去婦產科拿藥,他也覺得怪怪的。
通常我都在黃頁網站上找到診所的位置和醫師的照片才會打電話去詢問,科隆是一個超大的城市還有WDR(西德廣播電台),我超討厭遇到的醫生是電視名人或是對某種醫療法的推廣者,因為他們都是對某某症狀很在行,但對你這個人卻不太關心。不過大部分這種醫生還有另一種特徵就是不收一般健保的病患,所以也不用擔心會遇到。這次我就選選選找到一個醫生,這是他的網站,看起來就是一個很放鬆的空間,就去了。一到之後發現跟照片沒甚麼兩樣,但陽台上卻是堆滿了花盆與雜物,有種冬天荒廢田地的fu,突然有點後悔。但診所裡還是有病患,表示他應該還可以。以前都是找專科醫生直接看,要先交10歐元看三次(包括轉診),一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看家醫/一般科完全免費,轉診也不用錢!
我到那等了有一下,天氣不好看醫生的人特別多。一進去診間發現跟我之前在比利時遇到的一般科醫生一樣,醫生沒有特別的器材或是特殊的椅子,就在面前一部電腦,旁邊一個凌亂的櫃子和壁櫥,後面一張病床堆滿了書和資料,如果真的病到要躺著檢查應該有點難度。醫生真的很有耐心問了很多問題,在跟我類似亂中有序的櫃子中取出壓舌棒,看了喉嚨,聽了我的敘述,決定這是一起病毒感染加上過敏的慘案,才會讓我這麼不舒服。過敏源可能是花粉或是兔毛,因為冷雖冷已經有些花開了,兔子也跑出來了,所以我該去耳鼻喉科做過敏原測試。醫生就是醫生其實我那幾天在家打噴嚏擤鼻涕只有種過敏的fu。說著說著又在我臉上這裡打打那裡打打問我哪邊比較痛,當他拿出音叉時我以為去耳鼻喉科還要先檢查耳朵,接著他要我閉上眼睛敲了音叉竟往我頭頂擺問我哪邊聽得到,幾乎聽不清楚當然還是有一邊比較清楚,又敲了一次往額頭一擺,這次真的是頭腔共鳴,頭都麻了,嗡~嗡~嗡~嗡~嗡~,這次真的某一側聽得很清楚,連額頭都不禁想表示他聽得很清楚,這招在台灣都沒看過,讓我不禁由衷讚嘆。之後醫生問了個人還有家裡的過敏史,又問有沒有做過血液測試和預防接種卡。他要是沒問,還真不知道德國成人也是每十年需要接種三種不同的疫苗(聽不懂哪三種)。告別家醫之後我又繼續往耳鼻喉科前進,耳鼻喉科醫生看起來就比較像醫生,前面的家醫像獸醫或是植物醫生XDDD耳鼻喉醫生聽了我的敘述,看了我的喉嚨,要我自己也看看,真的是超紅的,下次就會自己看了。她建議先恢復健康再做過敏原測試,下星期卡到嘉年華再來是考試只能延後一個月之後再做了。
有時候人生病還真跟自己想像不一樣,讓專業的來診斷,再由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方法。德國的醫生知道病人會過敏時都要知道藥的名稱,我只記得當時在陸軍醫院急診吊點滴起過敏反應時,醫生只有氣急敗壞衝過來打抗過敏針,又旋風似地走了。我人生中三次退燒藥物過敏都是國防醫學院體系的醫師開的藥,卻沒人可以告訴我那是什麼藥,應該也是我自己的問題,想到醫生那麼多病人要看就覺得不要浪費時間問,幸運的是在德國沒遇過,醫生知道會過敏就避開敏感的藥。記得以前台灣每次吃藥都超過三四顆,在德國生病鮮少一次吃藥超過三種,甚至於剛開始感冒在家休息一下就好,什麼都不用吃,這種自己與身體和樂融融的景象讓心理也輕鬆許多。
上次看過同學在德國做的過敏原測試,每個都腫得跟什麼一樣,不知道我是否也會戰績輝煌呢。